《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在抟土计划的成果出现之前,人们喜欢赋予仿生人一些伦理意义和文艺价值,譬如被忽视的精神需求,被定义的人生,被随意奴役驱使的生命等等;赋予它们能够渲染出充足戏剧性的工作,士兵、杀手、间谍或替身政治工作之类的;但谁都知道,没人会打算让一个比人命更昂贵的东西来代替人本身可以胜任的工作,一条能够被牺牲而无需为之负责的命本来就要多少有多少,不需要另费心思把创造力用在这上头。历史政治赋予抟土计划的意义是:一种对一切基础科学万物诞生之因具有探索精神的思维模式的具象化过程,仿生人的诞生代表着这种思维模式不是空谈,其意义是一个浪漫的硕果,象征着恒星文明的科研思维终于贴合了恒星文明的生命诞生逻辑,壮阔的未来正在展开。
在参与这些人群中的事情的过程中,周致容易不断回想起这些内容,来提醒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多么正确和重要,然后周致就会不可避免地想到那个跟自己有关的后续计划,然后她就会强迫自己停止想这些。
此时此刻,周致没有在张冉面前回避自己对季维的死亡起的注意,那份死亡报告仍然躺在档案盒里,张冉看到了,没有更多关注。某种程度上,这鼓励了周致的开口冲动。
“好吧。我容易忍不住去想,如果,像秦曼和赵昱君,像季维,这些重要的人最后都死了,还有那些就我所知因辐射病去世的老师,我亡故的导师,这些总归是非自然死亡的占比……”周致停了片刻,她知道张冉知道她要说什么,但她有些忐忑,因为猜不着张冉的反应,“如果这样,用那些计划的成果作出的推论在规律性上是否存在某些片面?包括抟土计划在内的后续计划,其中存在不可执行的部分,只是我们恰好获得了原本预计用那些计划得到的成果。”
而张冉看着她笑了,笑容里有那种对不知世事者的纵容。她没有生气,但也当作周致什么都没说。她的回答甚至蕴含着不以为意,和一丝逗趣:“你不是也很重要吗?”
周致脑子里登时嗡的一声,没有完全空白,但是一阵频闪。没来由地,季维的那篇遗留日记像是降临在了她脑子里,莫大的无助感通过血液席卷她的身体,有一瞬间她感觉疲惫到无法动弹,眼周浮现出刺激强烈时那种鲜艳、斑驳的彩色色块。那一瞬间很快消逝,像是闪了一下,世界继续照常运转,张冉仍然在这世界中微笑。
“我明白你的担忧。”张冉最后正经地说,依然很温和,“你认为这或许意味着人不应该进入自己无法完全负责的领域。你或许在质疑,我们所追求的那个最终结果,我们的愿望需要美好到什么地步,才能让这一切值得?”
“缓慢地了解真相和瞬间知悉所有真相对人来说有什么差异?”张冉问。周致愣了片刻,第一反应是她那个与非微扰理论相关的模型,它拓宽了一些天体状态方程描述的范围,从而最终导致了泛星文明假说的提出。
如果说曾经的观测像一个人能够从自己的窗子看到的邻居家的灯光,他们仅仅能够通过那盏灯光判断这间屋子里有没有人在、有没有人长期居住——他们能够通过现有的观测条件来判断目标天体所属系统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过具有可控核聚变科技水准的文明。并且观测结果与现实必然存在时差,倘若邻居打算短暂地走出屋子前来敲一敲门,大概不会打算把自己屋子里的灯关掉。而现在他们能够看到的是楼幢,许多窗子,许多灯光;固定范围内,有些楼幢的灯光像租期不稳定的写字楼,有些则具有规律,像房间功能性固定的别墅,呈现出一个人一天内的生活轨迹。泛星文明假说认为,这规律是一种在大范围内实现熵转移的科技成果。
第二反应不太能算个反应,是精神恍惚,整个办公室的画面都有一种更强烈的失真感,装潢太千篇一律:书桌档案柜,茶几皮沙发,长期光照处或摆或挂一点好养活的绿植……让人不太知道自己在哪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