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现如今也不是没人来美国学习城市规划方面的知识,但是他们的做法往往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只盯着美国最新、最先进的地方!
你要问这些东西好不好,那肯定是好,但符不符合中国的具体情况,那就不好说了,因为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历史悠久,从十九世纪就开始了集中性城市化进程阶段,而中国那时候还处于我大清的统治之下呢。
1800年,美国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五,而到了1900年,这一数字就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到了二十世纪,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就开始从集中性向扩散型改变,具体表现为城市郊区化。
由于集中性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城市中心环境、交通、治安等情况的恶化,而郊区具有环境好、低价低等优势,城市中高收入阶层开始纷纷向外迁徙,产业逐渐伴随人口向郊区扩散,这种情况的发展导致了卫星城的出现。
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要慢得多,尤其在1978年以前,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而到了1978年以后,由于知识青年、下放干部返城,经济发展等原因,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是过去的两倍还多。
到了九十年代,城市化进程稍微有所放缓,但每年也有0.4%以上的增长率,1998年城市化率由27.63%提高到30.42%,2014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到54.77%,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城镇人口的所占的比例就翻了近三倍。
而美国在此阶段的城市化率仅仅从73.6%提升到82%而已,所以研究美国现在的城市化进程并不能给中国带来太多借鉴作用,反倒是应该研究他们过去的历史,尤其是1920年前后,美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的阶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