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到了九十年代,特区的定位就变成了“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初,这个定位又变成了“创新性综合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与香江共同发展的国际性城市”。
而到了林楼穿越过来之前,国家又把特区的定位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提升成为“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特区的地位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看着眼前“发展外向型工业,工贸并举,兼管旅游、房地产等事业,建设以工业为重点的综合型经济特区”,再想想日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以及未来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林楼也是颇为感慨,短短几十年时间,特区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
“在此前的方案中,规划部门根据特区自身地形狭长的特点,结合自然山川、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确定了‘带状组团式’的城市结构,从东到西,依次布置了五个组团:沙头角—益田、罗湖—上步、福田、华侨城、南头—蛇口。”
“如此规划,既可以按照不同组团确定不同次序开发重点,又可以在组团内部分期分片重点开发,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成功一片,这种城市结构既保持了规划的高度灵活性和整体性,又保证了不同的开发建设速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直到林楼穿越之前,特区的规划建设依旧在按照这一版规划方案制定的大方向进行,依旧沿袭了此时定下的城市空间整体布局,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版的规划方案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在细节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接下来曹凯和许文彪就提到了这些,“我们注意到,特区的多年平均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国内其他城市的水平,而且特区的人口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未来这个问题将更加严重。”
是的,特区虽然在海边,还挨着珠江,实际上却是一座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城市,实际上全国许多大城市都存在缺水的问题,比如北京、比如西安。
“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数据,境外引水量在特区年用水量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还在高速增长,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此前的城市规划方案中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没有对特区的水厂等机构进行统筹规划。”
“这是特区现在的水厂分布图。”曹凯将一张新的图纸悬挂在墙上,上面注明了水厂的数量和分布,“受村镇地方利益驱使以及无序建设的因素影响,小水厂数量居高不下,供水系统各自独立,不仅水厂水质、水量难以保证,而且管理水平低,水资源浪费严重,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工程性缺水的问题!”
这些地方原本不应该缺水,但是因为水厂缺乏统一规划,导致该用水的地方用不上,不缺水的地方供水却出现冗余的现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