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而就在林楼和吴委员再三谦让的时候,那些提前翻译好的章节也传到了英国罗杰斯、法国贝罗、日本伊藤、意大利福尔萨斯等规划事务所手里。他们已经等不及全文翻译完毕了,认真地研究了这些章节,然后迅速撰写文章发表到了期刊杂志上。
随着这些内容的刊登,关于广义建筑学的讨论愈发热切起来,很多人都把这部著作里倡导的城市规划理念同《马丘比丘宪章》、《雅典宪章》,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赖特的广亩城市理论相提并论,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这些理论的不同。
然后用林楼给陆家嘴金融区所做的城市规划方案为例子,进行分析讨论,并拿来和美国曼哈顿、伦敦金融城、东京新宿、新加坡中心区、香江中环等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区的规划设计进行比较,评价他们的优劣。
好多人都认为,如果能够完全按照林楼的规划方案进行建设,等陆家嘴金融区建成之后,起码在城市规划这块,陆家嘴已经胜过了其它几个主要金融区;至于建筑,那就更不是问题了,只要林楼愿意,他绝对能够拿出让世界惊叹的作品来。
这些讨论还为浦东开发区带来了意外之喜,不少投资商都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了解到了浦东的巨大机遇,于是纷纷从全球各地来到浦东,到开发区办公室门口排起了长队,只为寻求一个投资的机会。
开发区的领导还专门打来电话,感谢林楼为浦东的招商引资工作所做的一切;挂了电话之后,林楼想想,干脆让林桥也回来掺和了一波。
虽然上海不太适合搞it产业,在后世也没有诞生太多具有影响力的大型it公司,林桥也把回国后发展的重心定在了特区,不过现在能在浦东拿下一些土地,那是怎么也不会亏本的,他也欣然答应,赶紧过来签署了大笔的投资合同。
随着讨论的深入,甚至还有很多建筑师、规划师专门来到北京找林楼进行面对面的探讨,然后他们就看到了林楼改建的老胡同。
在这条胡同里,他们看到了许多书中的理论都在这里变成了现实,设计者真正把城市当成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像新陈代谢一样,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同时,适当的利用旧有建筑,会更有利于保护城市文化、恢复城市的微循环。
“我记得这条胡同前两年似乎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可惜当时新闻上的配图太少了,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这实在是太遗憾了,不然的话,我一定会提前来中国,欣赏这一改造方案的魅力!”许多人都为之赞叹。
又过了些日子,来中国的外国建筑师、规划师就更多了,只是这次他们没有来北京,而是去了海东省的南江市,因为国际建筑界期盼已久的海东省博物馆终于建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