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从整体规划布局,再到每一个座建筑的细节,然后是外面的园林景观,林楼都统统说了一遍,最后则说起了那些带有浓郁传统建筑文化的元素。
“虽然是很现代的建筑,但确实是能看到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应该多一些才好啊。”大领导的确喜欢这些。
“是啊,有时候我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看到那些新盖起来的大楼,一方面为咱们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则有些遗憾,这些建筑好是好,但看起来都太西方了。”另一位领导附和道。
“从经济性上来讲,如今各座大城市里流行的现代建筑,都是经过了欧美国家的历史验证,在功能性、经济成本等方面达到了相对平衡。”看到领导今天心情高兴,林楼的胆子也大了些,给他们解释起了这种情况的原因。
“实际上,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要是不看老城区的话,走在建成不久的大街上,其实很多建筑也是一样的,除了店铺上的文字语种不同,基本分不出这到底是巴黎还是纽约,是伦敦还是柏林,就连我经常去的杜姆市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领导们觉得这个观点很新奇,示意林楼多说一点儿,于是林楼便引申开来,“在过去,由于科技水平发展、气候环境、风俗民情的不同,世界各国的传统建筑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式,西方以石材为主,我们以土木为主,东南亚国家多使用竹子……”
“就算是我们国家,各个区域的建筑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江南由于梅雨季节的影响,屋顶倾斜度很大,西域常年干旱,屋顶是平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防潮的需要,出现了吊脚楼…….”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钢筋、水泥、玻璃等更好的建筑材料取代了土木、石材、竹子成为主流,而任何建筑材料都有自己的属性,适合设计成什么样的房子都是有规律的,于是就出现了较为相似的现代化建筑。”
“这些建筑的形式是经过了近百年发展,无数建筑师、科学家苦心钻研的结果,是非常成熟和可靠的方案。”
“这些根据新方案打造出来的房子,比传统建筑更能适应不同地区环境的变化,这种大楼无论是盖在江南还是西域,在外观上就不需要再根据当地的气候进行太大的调整了,只需要在细节上修改下就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