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坏的一面同样有很多,这也是变革时期难免会遇到的事情,最典型的就是大屋顶的泛滥,日后甚至还会出现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要求北京新建的大型建筑必须要有大屋顶,这就让建筑师们叫苦不迭了。
大屋顶不是不好,到也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合适,这一时期可是不管建筑适不适合大屋顶设计都必须给加上,结果弄出来一大堆让人无力吐槽的建筑来。
这股子风气持续了多年才被压下去,等结束之后,新建筑不要求大屋顶了,关院士反倒在北大图书馆新馆设计中采取了大屋顶的方案,受到了建筑界的一致好评。
究其原因,北大图书馆位于燕园中心区,周围都是大屋顶的传统式建筑,原有图书馆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实用主义的方盒子、平屋顶,在燕园的整体环境中突兀矗立。
图书馆扩建的地段是整个区域的核心位置、轴线对景处,在关院士看来,新建筑应对整体环境起到统领作用,采用大屋顶形式是理所当然的,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个地点需要这样一座统领全局的建筑。
关于大屋顶,在建筑界也是来回折腾了好几次,有时候的一拥而上,有时候又是一棍子打死,有时候又再次卷土重来;在林楼看来,这些都不可取,像关院士那样从实际出发、从周围的环境来判断适不适合使用大屋顶的设计才是最合适的方法。
这一现象的历史颇为复杂,既有当年西方建筑师在中国的尝试,也有苏联建筑师民族化的影响,还有一些行政方面的影响,建筑师们有时候为之狂喜,有时候又为之痛苦不堪。
而眼下,就是建筑师们即将痛苦的开始,林楼当年求学的时候,可是听经历过这场风波的老师吐槽过无数次,对此记忆颇深,现在既然赶上了,自然是要做点什么的。
追求大屋顶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夺回古都风貌”的行政命令,但是在林楼还有许多建筑师看来,想要保护北京老城区,办法多得是,一律给房子盖上大屋顶,显然是最不可取的。
要在提升北京居民居住质量的同时保留老城区原貌,菊儿胡同方案肯定比大屋顶更好;要在新建筑中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精髓,林楼在香山饭店、北京亚运会主体育馆项目中的尝试都值得借鉴,这些都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