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后妈文里的短命亲妈 第83节 (8 / 9)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祝明芳说,其实她们绣坊的好多绣娘,原本都是没有正式工作的家庭妇女,尤其那些年纪偏大的,从小学手艺,但是没机会进入国营苏绣工艺厂,从六十年代以后也接不到绣活儿,也赚不到钱,改行干什么活儿的都有。

        更多的就是家庭主妇,洗衣做饭带孩子,生活也必然拮据,还觉得靠家里男人养活。而现在这些绣娘们有了不错的收入,也能扬眉吐气了,像邱小婵这样的经历还真是司空见惯。

        更让人高兴的是,刺绣赚钱了,便会有很多年轻姑娘来学手艺,想加入她们,有的绣娘也自发开始带动家里年幼的女儿刺绣,这门古老的手艺就这么传承下去了。

        “我们还遇到过年纪大些的中年妇女跑来找我们说想学,我说我们一般新学手的,就只收年轻人。尤其我们绣坊要求又比较高。虽然干多少赚多少,可是我们物料发下去也要钱,必须得保证门槛。”

        这个没法子,刺绣是个日积月累的手艺,非一朝一夕之功。

        那些出色的绣娘一般都是从年纪不大就开始学艺。像邱小婵,家里就是做裁缝的,十三四岁学校停课,别人轰轰烈烈搞运动,她家里人口多负担重,被家人为了多几斤学徒工粮票送来学刺绣,因为肯吃苦有灵气,学了两年后又被祝明芳收做学生。

        冯妙道:“新学的先不能让她们急着赚钱,先让老绣工带带,手艺先学好,耐得住性子才行,我这边原本时间也不多,真的没法教新人。”

        她只负责培训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绣娘。

        就这样,也让她觉得有些费力。想想司制房挑选绣娘,都是从新入宫七八岁的小宫女中挑选心灵手巧的,从小严格教授学艺,再经过数次筛选,能真正进入司制房、送到她跟前来的,必定是手艺好的了。

        而现在时代不同,别说七八岁,十几岁都还是家里宠着的娃娃,要上学的,哪里舍得这么小就学这个,绣坊新来学艺的一般都是城里中学毕了业的待业青年,或者农村姑娘,她们只要肯用心,假以时日先学会三两种赖以谋生的绣法,还是不难的。

        祝明芳笑道:“那是,学了几天就想赚钱,想赶紧拿材料绣产品那种,一般也干不下去。学点皮毛去其他地方敷衍还行,我们绣坊出去的东西必定是精品,绝没有浮皮潦草的道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