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他从全国范围内征集工匠,尽可能的将燧发铳的制作工期缩短。
朱由榔的理想是一年制造五千杆到一万杆燧发铳。
这个数量其实并非遥不可及,在工艺得到优化的情况下,只要工匠数量和原材料能够跟上,一切都不是问题。
在强化火器优势这点上朱由榔是十分坚决的。
文安之痊愈后朱由榔重新思考了如何使用这些老臣。
不得不说大明文官的断层很严重,这使得朱由榔不得不倚重这些已经花甲古稀甚至耄耋之年的老臣。
但这自然不是长久之计。
这些老臣还能撑几年?
没有新人顶上,朝廷的整个体系迟早会崩塌。
一开始朱由榔寄希望于科举,但他渐渐的发现科举并不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