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五百六十 小有清虚天 (4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这十几个书生开始相对而坐,谈经论道。文中词达意深,博文古今精髓。楚璃仿佛陷入了诗山辞海之中,却往往不通之处,便虚心请教之。这十几人学识浩翰渊博,观点标新立异,短短的几日令得楚璃受益非浅。

        三日后,老翁请楚璃离开。楚璃走出了屋子,仔细观察这处地方的人、或事。发现与外界并无两样。

        又觉得此处地方远离尘世,清静虚空。是个难得的安宁祥和之地,便不愿离去。老翁却不肯收留楚璃,说他本非此界之人,留下会给此界带来祸患。

        便派了一个看门的小童送他出去,并嘱咐小童关紧门户,以防外来之人再入此处。

        回去的路上,楚璃问童子是怎么回事?童子说;“屋里的那些人都是圣贤,当年他们为了避祸,就来到了此处避世。

        而且这些圣贤,非一个朝一代所出,他们之间相隔,或经几代,或经千年、万年,均是了为了避祸,不约而同来到此处的。后因为志同道合,常常讲经学道,因学道有成,而得道成为神仙了。”

        童子又道:“我来此地已有数千载,常常来此屋中扫地,一直扫了一千年,才能当了此处的守门人,至今还没有领会到道经中的要诀呢!”

        送楚璃来到了洞口,楚璃从怀中取出了几颗从山中采来的野枣,送给了童子,这才转身离去。楚璃到了山洞的入口处,发现射野猪的弓箭都已腐朽断裂。他在洞天中只呆了三天,世上已过了三十年。

        回到村中,村民大吃一惊,村中人皆以为他早死了,楚璃看着眼前的物似人非,恍然而悟。

        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从少年郎恢复了真身,手中拿着一个布袋子,布袋中是半袋子金光灿烂的稻米,这难道是传说中的“嘉禾”?楚璃自是清楚此物的珍贵程度,心中欢喜异常。

        她虽然出了“小有清虚之天”,但是小有清虚之天中,几位神仙的讲经论道句句清晰。这里便是三十六洞天中的其中一洞天吗?想到此处,楚璃又回头看了一眼洞口。明明还在眼前,眨眼间却虚无飘渺隐入了云雾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