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刘穆之摆了摆手:“与你无关,你当初和希乐也是兄弟,对他多所退让,可他仍然是得寸进尺,难道你们又是学了谁?”
刘裕叹了口气,无言以对。
刘穆之正色道:“是人皆有贪欲,贪欲带来的就是争心,我想说的是,北府军自重建后,又跟以前有所不同,以前大家多半出身京口或者两淮,相对熟悉,因为乡里乡亲的关系也会留有余地,但是自你建义以来,八方猛士来投,不知不觉间,北府军的成份也有了变化。”
“老北府还是京口人为主,这些人很多已经是高级将领,掌握了军中大权,可是其他还有几股力量,一股是现在来投军想建功的世家子弟们,他们基本上不为武职,只是从事参军,主薄等文职工作,如庾悦这样,虽然做了些军务之事,但仍然是以混取军功为主,一旦觉得功劳足够,就会离开,说白了,他们这些人跟咱们北府军仍然谈不上是一条心,而且这么一走,在新一批想混功的世家子弟来之前,我们的管理工作会有极大压力,这几天我这里就是人手不足,若是十天之内不来新人接手帮忙,恐怕接下来的后勤供应都会出问题。”
刘裕的眉头一皱:“他们毕竟是士族,征辟可以不就,只要找个家人生产现,子侄婚嫁的理由就能离开,国法如此,我也没办法,只能催促第二批来从军的世家子弟尽快到位,实在不行的话,让范宁和他的弟子们先来顶上。”刘裕叹了口气:“镇恶的功业心是强了点,但总比不思进取的那些世家子弟要强上千倍万倍,他年少全家遭难,孤身一人流落他乡,有家难回,又曾经在童年时出身丞相之家,享尽荣华富贵,这种落差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急于想要恢复家族荣耀,建功立业之心也可以理解。但他不应该以这种得罪同僚的方式来抬高自己,这点,我会跟他特别警告的。”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这事的背后,不是王镇恶一个人的建功立业之心,而是咱们北府军现在无论是人员构成还是心态上,都起了变化,寄奴,难道你没发现这点吗?”
刘裕的心中一凛,连忙道:“此话怎讲?”
刘穆之正色道:“就如你刚才在帐中所说的那样,诸葛长民说那种允许掳掠是北府军的老规矩了,你当时就发火了,说这以前是刘牢之定的规矩,但在你这里行不通,可是你却不想想,刘牢之的北府军,和咱们当初投军时的北府军,还是同样的一支军队吗?”
刘裕若有所思地点头道:“确实大不一样,我们投的北府军,是以京口人和两淮流民为基础组建的,为了抵抗秦军灭我大晋,为了保家卫国而组建,我们每个人想的更多的是能保卫自己汉人的家园和传统,而不完全是为了钱和女人。”
“我在问大家初心时,也证实了这点,更多的人还是冲着为国尽忠的同时给自己挣点买地,娶媳妇的本钱,并不是纯粹想要为了富贵。可是刘牢之的北府军,却是收编了大批流寇马贼,这些人虽然打仗凶悍,但完全是冲着钱和女人而来,刘牢之用他们,也得用这些打家劫舍的好处来刺激他们,在吴地的时候我就因为这个跟他翻了脸。”
刘穆之叹了口气:“这就是了,刘牢之在五桥泽大败,最初的那批精兵锐士多半送命,跟咱们一起入伍的小伙子们,十死七八,剩下的也难以独立成军,这也是谢家最后无奈只能解散北府军,让出帅位的原因。可是后来黑手党却是让刘牢之重新出任北府军主帅,虽然有压制谢琰重掌北府的考虑,但刘牢之也因此把北府军几乎换了一次血,除了中上级的军将还是老北府旧人外,基层的兵士,几乎全是新招的这些悍匪,他们作战只为利益,不为荣誉,凶悍比老北府尚有过之,但纪律极差,被百姓视为虎狼,甚至比起天师道更恨北府军,这也是我们在吴地平叛多年却不见成效,天师道反而越来越壮大的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