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千二百三十二章 虽远必诛为百姓 (2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打拥兵数十万,铁骑所向无敌的南燕呢?我去灭西蜀,平广州,甚至夺取后秦的中原地区,收复洛阳,不都比招惹南燕更有把握,更容易吗?明明有捷径不去走却要选一条最艰难的路,是为什么?

        陶渊明有些半信半疑地看着刘裕:「莫非你还真的是为了那两千多给搪掠的淮北百姓,要夺回他们?

        「当然,而且不仅是要夺回那刘裕朗声道:些被搪掠的百姓,更是要为数千被南燕入侵时杀害的我军将士与官吏,还有平民百姓讨回公道。也许在身居高位的某些人眼里,在一些世家大族眼里,他们都是如蜷蚁一样无关紧要的存在,甚至在你陶渊明这个大诗人的眼里,也不在乎他们的生死,只当他们是无足轻重的尘埃一样,但在我刘裕眼中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我们大晋作为国家,我们这些人作为文官武将,必须要保护的人。

        「汉朝的陈汤尚知,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现在我们大晋虽然国力不如汉朝,但身为掌国家,执天下大权的人,必须也要有这样的意识,如果我们自己连子民百姓都不珍惜,不去保护,那我们有何脸面,有何理由去接受他们的税赋,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是他们给的,衣食父母如果都不在平,那还能在平谁呢?

        陶渊明长叹一声:「我相信,这是你刘裕的真实想法,在你面前,我不得不说,我有时候会感觉到自卑,我嘴上是天下苍生,百姓福祉,但在我这里,要我牺牲自己的性命,家人,去保护那些陌生的百姓,我自问是做不到的,冲着这点,我必须要佩服你,但是,即使如此,我仍然不会改变我的观点那就是你越是这样想,对国家,对百姓的危害越大!害死那些淮北军民的,不止是南燕,你的责任更大!刘裕的眉头微微一皱,说道:「我恨的是都超,王凝之这种祸国殃民的小人,女干贼,并不恨谢安这样心怀家国,造福百姓的人,即使知道谢安是黑手党的镇守玄武之后,我也没有改变这个看法,在我心中,他仍然是值得尊敬的相公大人。

        所以我恨的不是黑手乾坤这个组织,而是这个组织中的某些人而陶渊明哈哈一笑:「这么说来,我还误会你了,不过也没关系,你不讨厌谢安,是因为他对你有恩,而且你的发展,一直受到谢家的恩惠,或者说,从头到尾,谢家的人,无论是谢安,谢玄,谢道掘,还是王妙音,都没有伤害过你。

        说到这里,陶渊明的眼中冷芒一闪:「但有件事是无法改变的,无论如何,谢安都是要代表世家大族的利益,也是要为他谢家的利益服务,就象组建北府军,表面上看,是为了大晋抵御胡虏南侵,但实际上,仍然是想借此机会组建谢家的私兵部曲,以压过其他三家镇守,准确地说,他是有了背离黑手乾坤之心,所以才会给其他三家联合收拾落得如此下场。

        刘裕沉声道:「但他这样做,是和国家利益保持一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起码那时候,北府军的建立,是保全大晋,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至于我和谢家的关系,谈不上他给我恩惠,而是相互成就,他给了我从军报国的机会,我浴血杀敌,保家卫国的同时也让自己名震天下,即使没有谢家,没有北府军,我也会从军杀贼,也能建立功名的。

        陶渊明冷笑道:「我们无法作这种假设,也许,没有北府军的这个团队,没有谢家打造的军械和粮草,你在别的部队里,只会是无名的小兵,战死沙场,除了你的亲友外无人得知呢。

        就象天下这么多的部队,也打了不少胜仗,可有几人能象你一样扬名立万呢?如果不是谢家想要重点打造北府军,想要栽培你这个准女婿,你肯定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刘裕平静地说道:「这些都不用假设了,我确实可能离了北府军就死得无声无息,但不管在哪个军队,我都会尽力杀敌,保家卫国,就算战死沙场,也是死而无憾,我后来从草原回来之时,没有北府军,只有一帮信我,爱我,愿意随我一起冲锋陷阵的兄弟,不也能立下守卫洛阳,为国击退西燕大军的功劳吗?陶渊明,你这种借人势力才能出头的想法,只限于文人墨客之中,对我们军人,并不是太适用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